中國羊絨:缺乏品牌 喪失話語權
公開資料顯示,我國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羊絨大國。全球每年原絨產量1.5萬噸左右,其中,我國原絨占全球原絨產量的75%以上,再加上一部分進口,世界上超過95%的羊絨原料在我國完成初級加工處理。盡管我國羊絨資源居全球壟斷地位,但因品牌缺失,在國際上缺乏話語權。
目前,我國羊絨產業面臨著“羊絨產自中國,但羊絨價格中國人說了不算,定價權掌握在外國人手中”的尷尬局面。
“國內羊絨缺乏國際話語權有其重要原因,一是大多數企業處于初級加工的產業鏈低端,產品附加值低毫無話語權可言;二是企業各自為戰、相互激烈競爭,尚未形成統一聯盟來保障自己的定價權?!敝型额檰栞p工業研究員朱慶驊介紹了其中的相關原因。
業界人士表示,中國的羊絨生產企業大多處于價值分配鏈的最底層,是靠加工費生存的勞動密集型企業,而在全球化配置資源的時代,品牌才是生命線?!捌放凭褪切抛u,是產出效益的根本要素,中國羊絨行業想真正具有國際競爭力,必須有著名的品牌,否則沒有出路?!?/p>
同時,業界人士也坦言,品牌建設道路艱難,因為從國外的經驗看,一個品牌從創立到成長為全球著名品牌少則需十幾年,有些需上百年。
但總體而言,國內羊絨行業正在往好的方向發展。中國羊絨話語權的獲取,正面臨三大發展機遇:一是中國羊絨是世界上重要的原料生產地,而羊絨行業對原料依賴度較大,中國掌控原材料優勢;二是國內消費者需求崛起,有利于羊絨行業的進一步發展;三是地方政府及相關企業意識到行業存在問題并積極著手解決,如扶持政策的出臺,企業提高創新能力。
同時,為了羊絨產業的更好發展,國內羊絨行業必須正視存在的諸多問題,比如,多數企業仍生存在產業鏈低端、羊絨品質在盲目擴張下有下降趨勢、行業標準不規范、虛假產品等問題。未來,地方政府在標準和檢驗上,相關企業在品牌塑造、產品研發等方面,需要付出較多努力。